【光学基础技巧】反射镜调节方法
摘要:使用反射镜来实现光路的偏折,是光学领域的专业人员最为熟悉的技巧之一;而对于经验丰富的激光工程师和科学家,更是轻车熟路。但是作为刚踏入实验室或公司的初学者,未必会如履坦途。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初入门者快速领悟技巧,节省时间提高效率。
当年初入实验室,看到师兄师姐们调节光路之淡定从容,注目钦佩,心生羡慕。所幸,得长友点拨,数次尝试,几经波折,终领悟其中原理,so easy。
图一 光路调节入门级
图一是最简单的双镜定位结构,利用两片反射镜M1、M2决定一条确定光线AB的例子。一般情况下,在A、B处放置两个光阑来定位光路方向和位置,通过反复调节M1和M2,最终达成目标。但如何才能快速准确达到目的呢? 要点有两个:
1. 调节A和B两个光阑的距离尽可能的长,以此来提高调节的精度。
2. 第一个光阑A尽可能的靠近M2,这样大概一两个回合即可调好,大大提高了效率。
以上两个技巧所蕴含的原理:M2表面上光斑的中心位置以及M2的姿态唯一确定了光路的位置(近场)和方向(远场)。所有反射镜光路的调节都是基于这个原理。
那么,在复杂的大型光路中,还能再快速准确吗?答案是肯定的,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种进阶方法。强烈推荐一款调光神器(非广告):水平标线仪。这款调光神器最初也最常用于建筑工地,而现在亦成为高大上实验室的定海神针。水平标线仪的优点是避免了使用钢尺所具有的安全隐患(激光经金属表面的反射),从而达到确定光路的高度和水平位置到目的。
图二可看出,它发射自动水平和竖直的两条空间延展的激光线(左)或者几个水平竖直方向上的点(右)。一般会将其固定在三脚架上来调节高度。
图二 水平标线仪:线状(左),点状(右)
在光路的调节过程中,首先要将标线仪的水平线调节(三脚架或者升降台)到合适的高度(可以预先用直尺或者光阑确定),竖直的标线透射到设计的方向(一般沿光学平台的孔中心),之后就可开启你自己的free style了。
也许会有人质疑,使用光阑作为每天的调节基准过于麻烦,有时甚至很难判断光束的中心,尤其是在真空和高能量下使用光阑简直就是不可能。对此,推荐尝试提高级别的光路调节办法:近远场成像法。如图三所示,基本原理并无二异,使用透镜L1和L2组成的成像系统将M2表面成像到CCD相机C1上,标定好光束的中心,以确定近场;利用CCD相机C2接收L1的焦点,以确定远场。至此,从M2出来的光束方向和位置唯一确定。实际使用过程中利用M1将光束中心调节到C1的指定位置,然后利用M2将光束中心调节到C2的指定位置,一个回合即可。
使用此方法的好处:
1. 光路的指向性变化可以实时的监测,不需要变动实际工作中的光路;
2. 与此同时,还可以搭配自动校准系统来实时的反馈和调节;
3. 适合真空条件下光路的调节和监测,但是需要搭配真空可调节旋钮;
4. 高端、大气上档次,适合炫耀!
关于搭建和使用技巧:
1. M2的表面必须严格成像在C1上,预先设计好成像系统,可将一张名片(或者成像卡)放于M2的表面,使用手电筒强光照射该物面,逐渐移动C1位置,直到得到清晰像;
2. C2必须位于焦点位置,焦点的质量无需太纠结,只明确中心即可;
3. 根据CCD的芯片尺寸确定L1和L2的焦距,使用正透镜,不然无法成像;
4. 就经济成本考虑,光路里面的透镜、分束镜和CCD相机以及分束镜无需太高质量要求;
5. 真空条件使用情况中,必须严格控制CCD通电的时间,避免相机会因为太热而损伤。
图三 光路调节提高级:近远场成像
谨以此文致敬中科院物理所的“激光怪”-马景龙老师!
马老师是激光技术和光学诊断的资深专家,欢迎大家关注其公众号【LaserGuy激光怪】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,加入知识分享的行列!